第414章 评功一撇及异口同声【拜谢!再拜!欠万字】
作者:马空行      更新:2024-11-03 15:16      字数:4532
  第414章 评功一撇及异口同声【拜谢!再拜!欠万字】
  “父皇,母后为什么要揍儿臣?”
  “哼!为什么揍你?你说呢?”
  皇帝看着赵枋问道。
  “这两国邦交的大事,怎么能儿戏?你说让北辽送人家就送?”
  看着明黄烛光下皇帝的样子,
  赵枋站起身走到皇帝身边,扯了扯皇帝的袖子道:“父皇!那也不能北辽来说,咱们就应允啊!咱们大周自开国以来,可没有嫁贵女去异国的先例!”
  皇帝将奏疏扔到桌子上,没好气的看着自己唯一的儿子:“别扯了,朕的袖子都要被你扯烂了!你只是听你母后说了几句,朕允了么?”
  赵枋惊讶道:“啊?父皇您没应允啊?”
  说完,赵枋眼睛一转,看着皇帝低声道:“父皇,您.一开始就不想结两国之好?”
  皇帝嘴角上扬,又从御案上拿起奏疏展开,垂下了眼睛继续看着。
  “父皇,您真这么想的!”
  “也对,真结了两国之好,以后动手可就不方便了!”
  “父皇,您看什么呢,天黑灯暗,儿臣给您读一读吧!”
  皇帝伸手将奏疏递了过去。
  赵枋一边整理着奏疏方便自己阅读,一边道:“父皇,你说母后是不是在逗儿臣啊?”
  “你母后是在教你,什么事都不要听风就是雨,要多想多查。”
  赵枋点头,捏着奏疏学着朝臣拱手一礼:“谢父皇教诲。”
  皇帝嘴角微扬,轻轻抬了抬眉毛,显然很是受用。
  赵枋起身后开始看起了手里的奏疏:“父皇,这是吏部给前线将士们评功的奏疏?您看到哪里了?”
  皇帝嗯了一声后,在赵枋展开的奏疏上点了下。
  赵枋看了眼道:“嗯英国公张家大郎父皇已经看过了?”
  皇帝颔首。
  赵枋便朗声道:
  “中亮郎(武阶第二十八级)徐载端累计军功,拟升为武翼大夫(武阶第二十二级)”
  “枋儿,停一下。”
  “父皇?”
  皇帝摇着头道:“这帮子吏部的官员,真是!徐家大郎再加一级,到武义大夫(武阶第二十一级)”
  “是,父皇。”
  说着赵枋将奏疏放在御案上后,加了几笔。
  赵枋继续脆声念着。
  “武节郎(武阶第三十八级)祝庆虎,累计军功拟升翊卫郎(武阶第三十级)”
  “.”
  “敦武郎(武阶四十三级)狄菁累计军功拟升武功郎(武阶第三十五级)。”
  “敦武郎,张方颂累计军功,拟升为武显郎(武阶第三十七级)”
  “敦武郎,张方领累计军功,拟升为武节郎(武阶第三十八级)”
  “.”
  “修武郎(武阶四十四级)郭逵,累计军功,拟升为武略郎(武阶第三十九级)”
  “修武郎岳和”
  “唔,这郭逵、岳和这几个,枋儿你可还记得?”皇帝出声道。
  赵枋点头:“父皇,儿臣记得,都是靖哥儿举荐的武人。”
  皇帝一笑道:“也加一级。”
  “是!谢父皇”
  赵枋脸上满是笑容的写了几笔。
  其实,这就是寻常武人和勋贵子弟的不同之处。
  武阶第四十四级‘修武郎’对武人而言是个分水岭。
  可以理解为从这四十四级往上,武人的身份有了很大变化,用现在的话说,就是这人不再是士官而是军官。
  张家三郎、四郎投军到勇毅侯麾下的时间要比郭逵晚了好几个月。
  但是因为出身,两位国公家儿郎起步就是敦武郎!
  这还是英国公故意压了压。
  郑骁在郑骏将军麾下差不多也是如此。
  他们比郭逵的起步要高十二级。
  赵枋继续往下念道:
  “从义郎(武阶第四十五级)卢俊义,累计战功,拟升为武翼郎(武阶第四十二级)”
  “从义郎武松,累计战功,拟升为修武郎(武阶第四十四级)”
  “秉节郎(武阶第四十六级)方定.”
  “厉天润”
  “邓元决”
  “父皇?”赵枋满怀希望的看着皇帝。
  皇帝无奈的点了点头。
  赵枋再次忙着写了起来。
  历经战阵,武松、邓元决等已经从兵卒变成了军官。
  假若没有对白高的战争,他们即使在军中再出类拔萃,也要从下熬到上,才有晋升的机会,是有机会不是一定晋升武官。
  而如今呢,
  他们是今年与金国武士在马球场比试完后去了北边。
  不到十个月,
  他们这些有本事的便已经提着脑袋,走完了别人七八年的路,成了大周武官。
  皇帝看着改完的赵枋,当赵枋准备继续往后念的时候,皇帝道:“枋儿,到此为止吧。”
  赵枋一愣:“啊?父皇,儿臣还没找到靖哥儿.”
  皇帝笑了笑后从御案上拿出了一折奏疏,递给赵枋道:“徐家小子,在这本奏疏上呢。”
  赵枋赶忙接过,迅速的翻了起来。
  虽然徐载靖在西北军中父亲麾下是个什长,手底下管着十几号人,但这是他的职位不是他的武阶(军衔)。
  再说,他去西北之时,皇帝和皇后都是知道的。
  所以徐载靖入军时候的武阶是武翼郎(第四十二级),‘保护’徐载靖的何灌入军多年,头上也有相同的武阶。
  赵枋看着奏疏仔细的读到:“武翼郎徐载靖,战功卓著,拟升为武翼大.拱卫郎???(第三十二级).”
  赵枋急声道:“父皇!靖哥儿他可是又阻敌又进兴庆府的,吏部拟升为武翼大夫(第二十级。也就是连升了二十级)不是挺好的么?您怎么给划了呀?”
  说着,赵枋还指着奏疏上皇帝划了一下的地方。
  皇帝嘴角一扬,道:“枋儿,你往下看。”
  赵枋依言往下看着。
  “武翼郎何灌战功卓著,拟升拱卫郎”
  “武翼郎殷青云.拟升右武郎(武阶第三十四级)”
  “.阿兰散雾拟升武翼郎.”
  “王演拟升.”
  “安我意拟升”
  “.”
  看着奏疏中,徐载靖麾下的斥候以及和他一起入兴庆府的大周兵卒,他们晋升的武阶跨度非常大,比英国公家的哥儿都大。
  赵枋迟疑的说道:“父皇,您这是把功劳都.分了?”
  皇帝点了点头:“枋儿,这武阶是有尽头的!须得慢慢的赏.那些军功不如将其折成银钱给他。”
  赵枋郑重的点了点头。
  “再说,徐家那小子瞧着也不在乎这东西。”
  赵枋看着皇帝。
  皇帝瞅着赵枋手中的奏疏道:“咱们大周不重文轻武!可说起来.却还是以文御武。”
  “军功对徐家小子而言并不难得,但以后他要进中枢,终究是要有个好出身!要榜上有名!”
  赵枋点头:“父皇说的是!天色不早了,父皇咱们回去吧!”
  “嗯!”
  皇帝点了点头,从龙椅上站了起来。
  回寝殿的路上,
  不见风的走廊中,几步就是一个挑着明黄灯笼的女官。
  父子二人缓步走着:“枋儿,过了今年你就要自己睡了,怕不怕?”
  “父皇,儿臣不怕。”
  “父皇,年前西北的将士们会回来吗?”
  皇帝唇边的胡子动了动后道:“天太冷了。”“哦!等他们来了,儿臣想请他们吃饭。”
  皇帝呵呵一笑:“那吃不吃酒啊?”
  “父皇允许,儿臣就吃上几碗。”
  跟在两人身后的大内官面带笑容的听着这对父子的对话,
  虽然这番情景大内官见过不少次了,
  但每次看到他心中总是暖暖的。
  以前没有皇子的时候,
  皇帝处理完政务后回寝殿的时候,腰背总是驼着,看着孤单而暮气沉沉,还会不时的唉声叹气。
  皇子诞生后不久,
  皇帝的身影就带上了急匆匆的味道。
  如今,
  背影变成了父子二人,
  大内官在后面瞧着就想笑一笑。
  皇帝也似乎焕发了第二春整日干劲十足。
  之前白高归降,大内官瞧着皇帝似乎都年轻了几岁。
  想着这些,一行人已经到了皇后的寝殿。
  赵枋率先一步迈进殿内,大声同皇后抱怨道:“母后,父皇都没应允”
  第二日,
  天还没亮,
  宁远侯府,
  顾廷煜早已去上朝。
  一处比徐家跑马场不知道小多少倍的空地上,小厮稚阙正站在一旁提着灯笼。
  “呜!呜呜!”
  有棍子挥舞的啸声在空地中响着。
  这时,
  稚阙身后的游廊上有脚步声传来。
  稚阙回头一看后赶忙躬身:“侯爷。”
  “嗯。”
  顾偃开背着手走了过来。
  站在游廊下,顾偃开看着空地上辗转腾挪的身影低声道:“他每日都起的这么早?”
  “是的侯爷,下雨公子便在游廊下练。”
  看着灯笼光下,因为经常踩踏而颜色与周围不同的地面,顾偃开点了点头。
  随后,
  顾偃开走到武器架旁,挑了柄没开刃的圆头长枪握在手中。
  缓缓的热了热身,
  顾偃开看着拄枪站在一旁的顾廷烨道:“来!”
  顾廷烨跃跃欲试的双手将长枪提离地面,挽了个枪后便朝着顾偃开打了过去。
  俗话说,拳怕少壮棍怕老郎。
  顾廷烨练枪练了十多年,但他和顾偃开这般经历战阵的相比还是嫩了许多。
  几招过后,
  感受着搭在脖颈间的冰凉钝枪头,顾廷烨情不自禁的咽了口冰凉口水。
  顾偃开收回长枪:“再来!”
  天色放亮
  顾廷熠打了个哈欠带着女使走到了自家母亲的厅堂中用早饭。
  看到厅堂中的顾偃开,顾廷熠还微微愣了一下。
  想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顾侯回府了。
  顾廷熠感受着厅堂中有些异样安静的气氛:“父亲,母亲,嫂嫂。”
  微蹲了一下后,顾廷熠便坐到了桌前平梅的身旁,给嫂子打着眼色。
  看着小姑子的眼神,平梅摇了摇头。
  “咳!”
  白氏咳嗽了一声。
  顾廷熠赶忙拿起桌上的勺子搅着身前汤碗中的米粥,抬头看了一眼,正好看到自家母亲白了父亲顾偃开一眼,父亲的脸上也有些不自在。
  盛家学堂,
  房间中的帐幔已经被拉开,
  冬日早晨的阳光照了进来。
  庄学究撩开帘,摘下了戴在耳朵上的护耳。
  脱下厚厚的斗篷搭在一旁,庄学究坐在桌后的罗汉椅上扫视了一下,然后好奇的看着坐在中间的顾廷烨:“二郎,你这脸是怎么了?”
  颧骨红肿的顾廷烨疼的抽了抽眼角,站起身挤出个笑容道:“学究,学生在家中走路,不小心踩到冰滑倒了。”
  庄学究看着顾廷烨:“以后还是要小心些为好。”
  “是,学究!”
  庄学究点了点头,摆手示意顾廷烨坐下后道:“明年二月便是会试,诸位是没机会参加的。这里有前两年的乡试题目,长柏.”
  听到学究的声音,长柏便将自己桌上的几张纸先递给载章,然后朝后面传去。
  “你们六个便先做做这道题目吧。”
  众人拱手:“是,学究!”
  庄学究摆了摆手看着另外一边的三个兰道:“三位姑娘练字的课业也交上来吧。”
  中午时分,
  长柏、徐载靖等人未做完的课业还放在桌上。
  学堂外,
  顾廷烨拉着徐载靖的胳膊在朝院子门口走去,身后跟着青云。
  在盛家外院儿等了一会儿,
  顾廷烨的小厮稚阙抱着两根甘蔗走了过来:“公子,您看这路边买的两根甘蔗行么?”
  “行行行!把刀子也给我!”
  说着顾廷烨便将稚阙递过来的甘蔗和匕首拿了过来。
  大体比量了一下后,便用匕首将两根甘蔗削到长枪长短,将其中一根扔给了徐载靖。
  “五郎,来,咱们切磋切磋。”
  徐载靖摇头道:“烨哥儿,你不是我的对手,还是算了!”
  说着徐载靖将手里的甘蔗扔回了顾廷烨的怀中。
  顾廷烨一愣,看着转身就走的徐载靖到:“哎哎!五郎!留步!我请教你!我请教一下上过战场的高手!”
  徐载靖转过身来一笑:“这还差不多。”
  说着,徐载靖重新接过甘蔗道:“来!烨哥儿你要请教什么?”
  两个人一番慢动作的比划,
  顾廷烨皱着眉道:“五郎,你怎么和我父亲一般,胸口也不防守,就这么直愣愣的朝我脸上捅啊!这你输了呀!”
  徐载靖:“烨哥儿,咱俩再慢慢的来一次,你仔细想想谁输了。”
  比划完,顾廷烨迟疑道:“我赢了呀!我枪鐏戳到你胸口,比五郎你打到我脸要快上一刹啊!”
  徐载靖无奈的摇了摇头,然后朝着青云抬了下下巴。
  一旁了然的青云躬身拱手,解释道:“二郎,在战场上都是穿着甲胄的,你戳的地方正好是厚重的胷甲位置!我家公子戳的是脸,有面甲也要被打蒙的。”
  “是我家公子赢了!”
  旁边徐载靖一边用稚阙的匕首削起甘蔗,一边道:“烨哥儿,你锻炼的时候不穿甲胄么?”
  顾廷烨眼神飘忽:“嘶!大早上的,甲胄冻得冰凉无比我怎么穿呀?”
  “所以你悟不到!”
  说完徐载靖将匕首还给稚阙,拿着削好的雪白甘蔗朝学堂走去。
  转过天来,
  顾廷熠再次打着哈欠进到用早饭的厅堂中。
  扫视了一眼,
  今天她母亲白氏的脸色更难看了。
  同家人福了一礼后在座前坐下,顾廷熠看到背对她的父亲脸上有一小片的紫红。
  “父亲,您脸怎么了?”
  “吃饭!”
  白氏轻声道。
  许是去年下雪下的太多,
  今年汴京只有入冬后的两场雪,
  这都十一月底快到腊月了,还是一场雪都没下。
  汴京外城,
  高大的万胜门城楼城墙上,守城将士看了看远处腾起的烟尘。
  过了好一会儿,
  一行没有披甲带着或丝绸或质御寒面罩的精悍骑军在城外驻马。
  众骑士看着高耸的城楼,
  其中有两个带着御寒面罩看不清面容的骑士对视了一眼,不约而同道:“应该还没生吧?”
  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