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一十七章 陆院铺开信息化,意外来客到访
作者:砺军      更新:2024-11-01 19:20      字数:5237
  给家里打电话,这事得解决。
  老爸性子稳,一般不会把顾虑告诉老妈,但也不能一直让家里为自己担心不是。
  陈钧站在宿舍想了想。
  他打定主意后,随手拽掉充电器,攥紧手机离开宿舍楼。
  晚上临近八点的校园,基本没啥人。
  这时候的陆院学员,要么集中电教室还在总结刚刚看过的新闻。
  要么就是有些大一的新生没接触指挥课,或者其他年级没看新闻的,就在教室上自习。
  陈钧一路走到宿舍楼后,比较偏僻点的地方,左右瞧瞧确定没人。
  他这才拿起手机,拨通了父亲陈白水的号码。
  “嘟”
  听筒中传出正在接通的声音。
  等待时。
  陈钧顺势蹲在地上,捡起旁边一小截枯树枝,在地上胡乱的画着圈圈。
  “喂?小钧?”
  电话很快被接通,听筒中传出陈白水带着疑惑,又带着小心询问的声音。
  “爸,是我,你们这会吃过晚饭了吧?我妈呢。”
  “你妈这会吃完饭出去溜圈了,小钧,爸问你点事,昨天晚上我在家看新闻联播,看到你坐车从香江撤港,还看你立了一等功,有这事嘛?”
  果然,听到直入主题的问话,陈钧苦笑了一声。
  他就知道。
  这种事情瞒过谁,都不可能瞒过老爹。
  在心里组织下语言,陈钧语气故作轻松的说道:“是我啊爸,我们就去了香江几天的时间。”
  “在那有学习交流,也有其他任务,离开的时候是跟着撤港的同志一起走的。”
  “没事爸,我现在都已经到学校了,这会就在宿舍楼后面给你打电话呢。”
  “嗯,小钧啊,你当兵爸不反对,如果打仗或者有啥任务需要咱去,咱老陈家也不会含糊。”
  话说一半,陈白水顿了顿神。
  他深呼一口气,继续道:“但下回要是有啥事别瞒着家里,从昨晚看你立功出现在电视上。”
  “?姑妈,姨妈,三叔他们家里都打电话来问了,但我知道一等功是咋回事。”
  “那是拿命拼来的光彩,家里不指望你有多大出息,平平安安人能好好的就行。”
  “国家需要咱,那咱不含糊,就是平时不用争着抢着去拼命,知道嘛小钧?”
  陈白水年轻时是省级运动员,那时候自然也会因为荣誉争过,拼过。
  只是如今年龄大了,心思都放在家庭上,他只希望孩子能够好好的就行。
  “好的爸,我记得了。”
  另一边的陈钧重重点头,他自然理解为人父母的那份担忧。
  “行,那没事就挂了吧,你妈这刚出去一时半会也回不来,她也没带手机,你在学校好好读书,缺啥就跟家里说。”
  “等你明天中午有空了,或者晚上有空都行,再给你妈打个电话,让她别操心。”
  “这事我去说,没你自己打电话管用。”
  “好,我知道了爸。”
  挂断电话后,陈钧也长出了一口气,从地上站起身。
  父母虽说没能给他优渥的生活,家里的条件也不是很好,但二老一直都在用他们那并不广阔的人生经验。
  对他细碎叮咛,生怕他在外面受了委屈。
  也正是如此,陈钧才觉得自己更要拼搏,至少要让家里因为自己的努力,能过得更好一些。
  给老爸打过电话。
  陈钧又给死党林小东回了一通,那不用想,这家伙自从大过年到现在联系不上自己。
  正是在创业的节骨眼上,那能不急嘛。
  电话刚接通,话筒那头就跟恶龙咆哮般,噼里啪啦,光是问问题都嚎了几十秒。
  陈钧听了半天,总算是听明白自己这位死党究竟要表达啥了。
  无非就是无人机公司已经申请注册。
  只不过因为过年的缘故,工商部门没那么早进入工作,还在申请阶段。
  办公地点随便找个写字楼,目前公司规模发展的还可以,加上他总共俩人了。
  林小东也搞懂了原先自己画的那些图纸的内容,现在正在大刀阔斧的开干。
  还问陈钧有没有什么其他的副业,顺带着扩大一下公司的版图。
  反正陈钧听老半天,就听懂他招上来一个员工,还想趁着机会,搞点副业什么的。
  陈钧对这些也没过多回应,只是提了一句,钱多可以去买茅台还有比亚迪的股票,买了攥手里别卖就行。
  毕竟,这玩意他也是一知半解,没啥太好的建议,所能给出的只是后世人人耳熟能详的那些赚钱门路。
  反正不会赔就是了。
  搞定这段时间没接通的电话,全都一一回应后。
  陈钧这才动身,再次返回宿舍。
  这刚推门走进去,迎面就看到何京还有沈从军这哥俩坐那闲聊,两人凑着脑袋叽叽咕咕,边说边乐。
  说得啥,那是一句话都听不清楚,但笑声却能传出二里地。
  “什么事能把你们乐成这样?”陈钧好奇的看了眼两人,随后又看了看宿舍,没发现杨帆和梁魁的人影。
  他又随口问道:“那两位呢?还没回来呢?”
  这陈钧不问还好,话刚问出口。
  何京便忍俊不禁的起身捂着肚皮大笑道:“哈哈,班副别提了。”
  “老杨和大个梁,这会正被大队长带着在训练场,加班加点的挨收拾呢。”
  “刚才看完新闻联播让上台点评,他们两个都被点到名字了,结果这两兄弟也不知道是看得时候,没准备还是怎么了。”
  “上台后傻眼,一直嗯嗯啊啊,也没说到点子上。”
  “这会估计正被加练呢。”
  这事啊。
  陈钧闻言,再瞧着笑的腰都快直不起来的何京。
  他耸了耸肩膀。
  也没什么表态,这种事他觉得真没啥可乐呵的。
  新闻点评对于很多学员来说,那就是妥妥的梦魇。
  谁沾谁哆嗦。
  平时侃侃而谈的性子,上去都不一定好使。
  因为陆院跟部队的要求有些区别。
  部队看新闻联播,最后的点评,更多的是为历练士兵的胆量,上去讲一些只要不太过于跑题的话,就没问题。
  可陆院不行,新闻联播牵扯到不少时事政治,跟平时的课程有关,自然而然的讲评就不能只讲不评。
  要有自己的见解,理解之类的。
  就杨帆那马大哈的性子,以前是没点到过他,若是点到过,怕是早就被大队长照顾了。
  瞧着何京,沈从军两人乐的前仰后俯,陈钧最终还是跟着笑了笑。
  可能是这段时间一直在外面执行任务,整日跟那些老兵呆在一块。
  搞得他都有些不太适应,陆院平时的生活节奏了。
  趁着宿舍其他人都在瞎乐呵,陈钧将行李箱中的衣服,配发没有收走的白床单等等,统一拿出来迭整齐。
  放到柜子里面。
  既然回到学院,新的一年里课程方面又做出大的调整,那接下来还有啥可说的
  努力学吧。
  等他这边收拾完,坐在宿舍一直等到九点,要下楼进行晚点名的时候,才看到杨帆和梁魁。
  这哥俩确实被整得够呛,站到队列中连腰都快直不起来了。
  就这,瞧见陈钧回来也参加晚点名,还不忘记眨巴着眼睛,给他打招呼。
  回到陆院的生活节奏,很明显放慢了许多。
  等到第二天上午,文化课程开始。
  陈钧就跟着班里人去上课,一边看着何京他们之前记录的笔记,学习原先落下的课程。
  一边听导师讲课。
  这不需要考虑任务,不用整天惦记着香江那边的规定,时间倒是过得挺快。
  像王副院长所说的从信息部队,过来架构新教学系统的专家,过完元宵节人就到了。
  在接下来的三个月时间里,陆院正式开始变得热闹了。
  什么“教学改革”,“条件建设”,“信息化”等等以往提都没提过的字眼,开始涌入学院。
  类似教学条件建设,历来都是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是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。
  也成为了陆院学员,人人耳熟能详的口号。
  这种话,陆院学员是没人说,可那也架不住导师以及学院的领导,整天开会就念叨啊。
  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,越来越多的信息化技术,信息化设备。
  就如同那雨后春笋般,使劲的进驻校园。
  负责文化课的导师,和监督体能课的大队长他们,每天动不动,就会跟着宣导。
  反正大概那意思就是叮嘱所有学员,尽快渡过这个新设备进入学院,不适应的过渡期。
  至于原因嘛,那也很简单。
  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,上面一些军改的大动作也越来越快,信息化技术连带着信息化教学设备进入校园。
  这对以后学院信息化教学条件,肯定会有显著提升。
  学校开展信息化教学,不断提升教学水平,那肯定不可能说没有出处啊。
  军事学院是为部队培养人才,这些设备能够进入到院校,那不用想,信息化新装备列装到部队。
  这肯定也是绕不开一环。
  这样一来,部队对人才的能力,以及整体素质,就会提出更高要求。
  怎么提升信息化条件建设水平,怎么更好的为教学服务,怎么培养专业人才,就成为了所有军事院校目前最头疼的问题。
  陈钧在这段时间里,倒是真没啥事了,就像原先副院长说的那样。
  京都总政负责雏鹰培养计划的首长已经下令,要让他们这些成员,把精力全部扑到学习上面。
  不再安排其他活动,不再安排类似下连队的实习。
  要全力备战信息化时代。
  在这期间。
  陈钧每天除了上课,就是跟着从部队过来的专家,聊一些新设备的操作,以及信息系统架构方面的问题。
  反正懂不懂的,多听点总不会有坏处。
  期间,唯一值得一提的是。
  在香江执行任务时,负伤的红九连班长赵龙泉,出院了。
  时间差不多都进入五月上旬了,陈钧正在学生会大厅,带着一群学生会成员研究最近的课题时。
  大门岗执勤的警勤学员,跑到学生会大厅外面高喊:“陈会长,人在不?”
  “学院西大门,有人找你。”
  “找我?!!”
  陈钧闻声,他诧异的从里面走出来,看向警勤的人。
  “谁找我,对方说没说姓名?”
  问归问,陈钧还是麻利的动身,一边朝着学院西大门走去。
  学生会大厅距离西大门倒是不远,总共就一里多地,走路几分钟足矣。
  “说了,他说是21军,61师红九连的人,这会背着背包就在外面等着呢。”
  “我刚才邀请他去值班室休息会,他也不愿意去,就说在大门口等你,要是你有空了他聊一会还要回去。”
  “行,麻烦了兄弟。”
  陈钧回应一声,随即加快脚步跑向大门岗的位置。
  61师红九连来的,一听这话他就知道是谁来了。
  自从离开香江,这三个月的时间里,他也跟老赵班长联系过,伤势恢复的挺快。
  但这俗话说,伤筋动骨一百天,更何况是枪伤,没那么容易养好。
  再加上红九连日常训练强度太大,61师这边也数次拒绝了老赵打报告申请回单位的事。
  让他好好养着。
  这不,一来二去,就一直修养到现在。
  等陈钧来到陆院西大门岗,远远看到外面站着一个身形高大,瞧着颇为威猛的家伙。
  跟个棍似的杵在那。
  不是赵龙泉还能有谁,陈钧笑了笑,他先是跑去值岗室,签了一下暂时离校的记录。
  随后才跑到外面,高声喊道:“班长?”
  “你这身子骨好利索了?”
  听到身后传来的声音,赵龙泉扭头看了一下。
  当发现是陈钧后,他也咧着大笑了起来。
  “是啊,早好利索了,要不是师里,团里一直不同意我结束修养,我这早一个月前就回来了。”
  “能走远不?”赵龙泉一边说着,一边指了学院门岗的位置。
  他虽说没读过军校,但也知道军事院校管理严格,校门不是随时想出就能出的。
  “可以,那有啥的。”
  陈钧闻言,他爽快的点点头,但心里却有些疑惑。
  按说老赵班长,不是啥扭捏的人啊。
  还记得自己刚去九连实习时,老赵班长带着自己从联训场回去,一路上给他说的话。
  什么“进了九连门就是九连人”,“先辈创造的荣誉,我们只能做加法,不能做减法”,“九连面前无困难,困难面前有九连”。
  这之类激励的话,那可是张口就来啊。
  说的慷锵有力,听得人心潮澎湃,单单根据这些话,都能听出这个连队不一般。
  可今天,咋还有点怕见人了?
  陈钧带着疑惑,跟上赵龙飞走到远处,稍微偏远点的地方。
  他从口袋中摸出一包红双喜,打开烟盒抽出一支香烟递给陈钧。
  可能是看出老赵班长有心事吧,陈钧也没选择拒绝,顺手接过。
  赵龙泉自己也抽出一根,叼在嘴里点燃,他眯缝着眼使劲抽了一口,随即神情舒坦的哼了一声。
  烟雾从鼻孔散出。
  瞧这动作,妥妥就是部队里面的老烟鬼。
  “班长,是不是有啥事啊?”
  陈钧看他吞云吐雾大半天,都快吸到烟屁股了,这才开口问道。
  “嗯,也没啥大事,我就是来看看你,顺便今年我打算退伍了,申请已经提交上去了。”
  赵龙泉脸上洋溢着笑容,可陈钧看得出来,他那丝笑容并不洒脱,甚至可以说有些苦涩。
  “为啥啊班长?你这不是刚升三期嘛?还有三年呢,怎么突然想起退伍了?”
  陈钧皱着眉头问道。
  其实他刚才就有猜测,平时大大咧咧,脾气直来直去的赵龙泉,啥时候也没这么扭捏过啊。
  但陈钧确实不理解。
  因为他去实习的时候,老赵班长还是二期士官呢,这次去香江选拔再见面,才发现签到三期了。
  三期士官在部队服役满十二年再退,就红九连那种王牌连队,关系硬,退伍到地方上安排个事业编工作,估计问题不大。
  再加上老赵班长立过集体一等功,还有不少嘉奖。
  综合各种条件,哪怕军改后只会带兵的老兵很难升到四期,也基本不可能提四期。
  但至少干到三期期满没问题吧?
  退伍有个保障还是可以的,不至于回去一下子断了生活来源。
  听到陈钧询问。
  赵龙泉呵呵一笑,佯装出洒脱的模样回应道:“没什么的,退就退了呗。”
  “我这也老大不小了,当了九年兵连个媳妇都没着落呢,正好趁着还没满三十岁,回家说房媳妇,再伺候伺候老娘。”
  “为国家尽忠咱也算是出把子力气了,接下来还要给家里尽尽孝不是。”
  说完,赵龙泉蹲在地上,又点燃了一根香烟。
  陈钧沉默了半晌,他知道,肯定不是这个原因。
  还从来没听说过,哪位老兵因为要娶媳妇就申请提前退伍的。
  “班长,是不是你这伤?”
  “不是。”没等陈钧说完,赵龙泉就摆手摇头道:“我这伤没事,全好了。”
  “就是这次回去,连里跟你原先在团部讲课说的一样,开始整改编制了,那些带着大屏幕的电脑。”
  “带着无线电设备的战车,以往听都没听过的东西,什么攻防一体作战系统,什么预警机,雷达地面探测,无人机,红外线热感什么的。”
  “全都配发到单位了,你说咱又不懂,就连需要记下来的说明书,我都看不懂。”
  “我好歹也是红九连的老兵,就这熊样?”
  “都不如直接申请退了。”
  赵龙泉这语说的很利索,但陈钧压根不信。
  半生争强好胜的老兵,咋可能被几本说明书给吓到。
  更何况,军人最怕的就是离别。
  那种感觉生不如死,又岂是接触新装备,接触新技术能给劝退的?
  还是因为伤势?
  陈钧看向班长的手臂,一时间有些沉默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