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8章 排面满满,县武装部亲自接送!
作者:砺军      更新:2024-11-01 19:19      字数:4215
  第98章 排面满满,县武装部亲自接送!
  新训基地出入口的大道上,整齐停放着一排暗红色大巴,跟刚来时的场景差不多。
  区队长李钊,站在远处盯着队伍,各分队队长忙碌着核准各班人数。
  经历过新训。
  各分队在管理方面,没有刚开始入院那会那么严格。
  也不用班长一直在队伍旁边跟着,生怕哪个晕头鹅,不熟悉环境。
  突然跑错地方。
  如今不需要了,队列排的一个比一个整齐,全体学员提着大包小包,自觉登车。
  陈钧将队伍带到大巴车前,楚鸿飞从队尾跑过来。
  “一班,人齐了没?”
  “齐了。”陈钧扫了一眼队列,大声回应。
  “好,第四辆大巴,带队上去。”
  “注意,各班回到学院后不要到处乱跑,还是回原来的宿舍,代理班长做好监督工作。”
  “开学大典前后,学院会给你们重新分配大队,分配小队,每天除了文化课,大队会根据课程表安排你们日常训练。”
  “所以,全部人员在没有分配大队之前,不要到处闲逛。”
  楚鸿飞不遗余力的,一遍遍提醒。
  陈钧则是站在大巴车的门口,看着自己班里的室友,一个一个上车后。
  他才进入车厢。
  要离开新训基地了,前两天分队长就将手机发给新生自己保管。
  至于其他收走的个人物品,需要回到学院后才能发放。
  手中握着三叔给自己买的手机,坐在大巴上,陈钧内心并不平静。
  明天就是开学大典了。
  学院这时候,应该已经联系到家里了吧。
  陈钧人坐在靠窗的位置,思绪却早已飘出车窗。
  他双眸盯着远处终南山脚连绵不绝的山林景色,手掌不由自主的攥紧,又松开。
  绕是两世从军,很多事情再难左右他的思绪,可想到父母,明天要参加自己的开学典礼。
  想到父亲陈白水得知消息时的喜悦,母亲李秀芬为自己儿子骄傲的神情,妹妹跳着,拍着小手,为自己哥哥高兴的心情。
  陈钧心绪依然难以自抑,男儿当自强,保家卫国当然不含糊,入伍从军更觉理所当然。
  可谁又能拒绝,父母因儿子获得成就时,脸上绽放的笑容呢?
  至少,陈钧不能。
  这几日练习仪仗步,他有太多的话想跟家里分享,可又怕电话打的太勤,引起家里人担心。
  之前竞赛在即,时间紧迫,每周日发手机就十五分钟,匆匆跟家里人问好后就要挂断电话。
  这突然一天一个,父母指不定怀疑他出啥事了呢。
  所以,这几天陈钧给家里联系,也只是简单提了下,学院今天会安排人接他们过来。
  并未提及太多,反正明天就要见面了。
  陈钧深吸一口气,望着窗外的风景出神,心里在默默的回忆着仪仗队练习要领。
  今天回学院,别的同学能闲着。
  他恐怕闲不住啊,开学大典要在学院田径场举行,练习了这么久。
  总要跟着学生会国旗班老周他们,去现场排练几遍。
  这可关乎陆院明天的脸面,疏忽不得啊。
  就在陈钧乘坐大巴返回学院时。
  西京陆军边防学院本科院副院长王占廷,再次联系到融安当地武装部。
  陈钧家乡所在的县城,叫做融安。
  这是一个三省交界中心区域,也是商品集散地,有农副产品金桔,有沙田柚,有些许景区的地方。
  常住人口二十多万,算是一个小县城了。
  9月30日,上午。
  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的融安,尽管临近了国庆,可炎热的感觉,依旧没有丝毫屈服的架势。
  县武装部政委普国涛,正坐在办公室,吹着空调拿着手中的会议文件,研究今年的征兵工作。
  因为就在前天,也就是9月28日,征兵工作会议全面召开,国防有关部门下达了今年征兵要求。
  要在11月1日,开始全面征兵,12月10日开始起运新兵,12月31日前全部运送完毕。
  普国涛有些犯难,其实桂省当地招兵很容易,这跟民众的思想有关。
  比如谁家孩子比较皮实,就会想着送部队两年,收拾收拾就行了。
  若是谁家孩子身体太弱,就会想着送部队,锻炼两年就行,成绩差的就送部队长长见识。
  反正,这道理是怎么说,都能圆到去部队锻炼。
  积极性高,这当然是好事。
  但武装部也不能什么也不干,就等着到日子,下乡溜达几圈,还像去年那样游说,动员吧?
  要想个好点的办法,响应上面的号召,做好今年征兵的宣传工作。
  普国涛右手拿着文件沉思,左手端着陶瓷茶杯,起身踱步,思考着后续的工作安排。
  作为武装部的政委,这是他的工作,以前在部队每次有大会下达指令,他都要进行扼要总结。
  现在自然也不例外。
  他站在窗台旁,身躯抵靠着办公椅,窗外透过的阳光,洒照在他那军装常服两杠三星的上校军装上。
  叮铃铃!!
  一阵清脆的铃声,打断了普国涛的思绪,他缓了缓神,看向办公桌上的红色座机。
  急忙放下手中的文件和陶瓷杯,大步走过去拿起话筒,放在耳边。
  “你好,融安武装部,我是普国涛。”
  “伱好,普政委,我是西京陆军边防学院的王占廷。”
  西京陆军边防学院?!!
  普国涛听到学院的名称,手掌猛的扣紧桌面,暗呼自己怎么把这茬给忘了。
  早在一周前,学院就和他们这边进行过电话沟通,敲定了一些事宜。
  可因为前天征兵大会的召开,这两天忙迷糊了,差点忘了大事。
  “你好王副院长,是邀请那位小同志父母参加开学大典的事情嘛?”
  “对,关于邀请融安县小舟村陈钧同志父母过来西京,参加陆院开学大典的事宜,相关文件我已经发到了市里武装部。”
  “市里军人事务部那边,我也发过文件了,鉴于陈钧同志在我院新训期表现优异,还获得两院竞赛第一名,荣获三等功。”
  “特地邀请武装部的同志,麻烦也陪同走一趟,所有产生的相关费用,后续我们会和你们对接。”
  “普政委,你那边安排下,看看今天就出发陪同陈钧同志的家人过来吧。”
  “哎,好,不麻烦,就这样。”
  普国涛大笑着挂断电话,抬手拍了拍额头,暗怪自己,差点误了大事。
  县里有人考上西京军校,他当然知道,但没想到小舟村的那小子那么争气。
  不仅获得了三等功,其父母还能接到陆院的邀请。
  这份荣誉可不容易拿到啊。????别看桂省参军热情高,可融安毕竟是小县城。
  而全军两百多万军人,就算均匀分配到全国一千多个县,每个县也就一千多名军人在部队。
  这还只是参军的比例,就读军校的比例,那就别提了。
  他们这里出来一个拿军功的军校生,那武装部必须有所表示啊。
  普国涛大步走到办公室门前,将门拉开,扭头大喊了一声:“小赵?”
  “到!”
  他办公室隔壁,一名穿着军装的小伙,急匆匆的跑了出来。
  正是助理员小赵。
  “快去,通知后勤准备好车辆,负责宣传的干事也给我带上几个。”
  “政委,是要去小舟村嘛?”助理员小赵脸露笑意的问道。
  “你怎么知道?”普国涛微微一怔,他才刚接到学院的电话啊,对方说文件发到市里,应该没这么快到县里才对吧?
  “报告政委,我.我就是小舟村的啊。”小赵满脸激动的说着。
  “一周前咱们不就接到西京那边的电话了嘛,这两天您一直忙着征兵大会,可咱们武装部私下都传开了。”
  “说我们小舟村出了个了不起的学生,在新训阶段就打败了武警工程大学的尖子生,还获得了三等功,他父母受到学院特别邀请。”
  “过去参加开学大典啊。”
  “我还认识陈钧呢,他在我们村特别有名,从小就喜欢跟着他爸打篮球,要论辈分,我还要叫他小叔呢。”
  “你小子。”普国涛笑了笑。
  “去吧,赶紧通知下去,等下把去小舟村的情况都拍下来,做后续的征兵宣传,明年也能拿到高中做做动员工作。”
  “别耽误时间,今天还要尽快赶往机场呢。”
  “是,政委。”小赵答应了一声,扭头就跑。
  自己村里出了个有出息的人,他在武装部都感觉脸上有光。
  普国涛看着人跑远,他也搓了搓手,想想怎么把这件事立为全县典型,大肆宣传一下。
  本县有人能拿到这等荣誉,父母受到军校大典特邀,那是人家的本事,毕竟学院开学大典,那可不是小场合啊。
  陈钧能拿到好成绩,那是人家的能力,可要是拿到好成绩,他这个当地武装部政委,不能做出点动静。
  那就是他能力不行了。
  西京陆军边防大学刚刚改革扩招第一年,开学大典整出的动静不会小。
  武装部要给自己县的孩子,做好足够的后盾啊。
  当然了,也顺势在外面宣传宣传他们这个县。
  还要多叫上一些同志组成慰问小组,一起去学员家里进行慰问,普国涛心里计划着。
  这些流程他作为政委都非常熟悉。
  要予以军人家属亲切的关怀,毕竟,人家也给部队,给国家培养了这么好的苗子。
  得做好表率工作才行。
  助理员小赵去叫车了,普国涛简单思考了一下,暂时放下征兵的事情。
  拿起座机拨了出去。
  “喂,我是武装部普国涛,我找你们电视台的台长。”
  “嗯,对,我是普国涛,老张,安排你们的人今天跟我去趟西京,对,咱们县里有个读军校的孩子出息了,他父母受邀参加西京陆院开学大典。”
  “对,受邀人还有最后上台的环节,那可是西京各大媒体都会去的大会,你给我安排几个机灵点的。”
  “.”
  连续拨了几通电话,初步确定了这次前往西京的人选。
  过去陪同观礼,他们代表的可是融安,更是孩子在学院的后盾,也不能太寒酸了。
  远在一千多公里外。
  他们过去一趟,这也算是老家去人助威了,必须支棱起来。
  连多少张来往机票,市里军人事务部都开始和航空方面联系了。
  等全部准备就绪。
  普国涛从办公室出来,要带人前往小舟村。
  这事可不能再耽搁。
  小舟村。
  陈钧的父亲陈白水,没有去体校上班。
  不止是因为周日的缘故,更因为儿子打电话说今天会有人接他们去西京,参加儿子军校的开学大典。
  他此时,正坐在大门口,手中摇着蒲扇,望眼欲穿的瞅着村口。
  他们家本来就距离村口不远,坐在那,正好能看见通往村里的大路。
  母亲李秀芬蹲在院子里,正在用水盆洗着一个个圆滚滚的大西瓜。
  妹妹陈颖颖,眼巴巴看着盆里的西瓜,西瓜已经被井水冰了大半天,凉水换了一茬又一茬。
  她却不能吃。
  因为她知道哥哥昨天来电话了,说今天会有人来接爸妈,还有自己,去西京哥哥的学院参加典礼。
  今天会有人来接他们。
  西瓜都是招待客人的,要让客人先吃。
  若非如此,平时谁把西瓜外表皮都洗得这么干净啊。
  李秀芬蹲在地上洗了半天,发现水温被晒热了一些,赶紧掀起盆子倒掉,重新用抽水泵抽了一盆凉水。
  继续冰着西瓜。
  随后她起身,用毛巾擦了擦手,这才说道。
  “白水,昨个小钧说有人来接咱去西京,他也没说到底谁来接,你再打电话问问。”
  “还有,你问问他三叔回来没,到哪了。”
  “这眼看快九点了,我要不要去集上买点菜,准备准备中午饭?客人来了不能光吃瓜,没饭吃啊。”
  “哎呀,你别急,孩子这几天不是说要练仪仗步,很忙的,你催啥催,等会。”
  陈白水嘴上说着不急,人却从门口站起身,望着远处的大路。
  他都准备走出大门了,又转身回来将桌子上提前买好的软包华子,拆开放进衬衣兜里。
  再摸摸火机,确定带着,还能打着火,这才抬腿走出大门。
  “德性吧。”李秀芬看到自己丈夫的动作,笑骂了一声,又将手探进水盆,试试水温。
  恰在这时。
  村口一公里外,一排军绿色的军用吉普车,缓缓朝着这边驶来。
  九月底,还不是农忙正盛的时候,加上上午九点左右,村里不少人都在聚堆闲聊。
  看到远处过来这么长的车队,纷纷起身张望。
  陈白水背着手,刚走出几十米远,看到远处的车辆,当即脸上一喜。
  扭头就朝着家里跑。
  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