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代文里的对照组 第230节
作者:
漫秋      更新:2024-05-17 15:37      字数:2881
  没有其他突破性的线索,单清晓的寻宝之路已经到头了。
  当年,单清晓帮过她,云笙自然不会忘了报答,但她不会用徐公宝库来当做报答的筹码。
  因为她很清楚,徐公宝库里不仅仅有徐福留下的始皇帝的赏赐,很可能还有鬼谷传承。
  她是不可能把鬼谷传承给单清晓的,一点也不可能。
  不然,她就辜负了当初苦心孤诣留下这份传承的鬼谷先人了。
  报恩的事情她不会忘记,但怎么报答,她可以自己选择。
  “我们先去吃早饭吧。”云笙说道。
  封辞挑眉:“不找那位故人吗?”
  云笙笑着摇头:“她跟我们殊途同归,兴许,我们会在芳草坡相遇的。”
  刻意的寻找就不用了。
  她们都不可能邀请对方一起去寻宝的。
  封辞点点头,没有多说什么,而是把云笙带去了一个略显偏僻的小巷子里。
  “这里有一家早点店,店主直接开在了自己家里。”封辞领着云笙拐了个弯,继续说道,“小店不对外开放。”
  “来这里吃的都是熟人,被查到了,就说是招待亲戚不收钱的。”
  他笑道:“其实也不会有人来查,那家的早餐实在好吃,有不少在政府机关任职的同志也经常过来光顾。”
  云笙转念一想就明白封辞为什么会知道这里了。
  “所以,是位有公职的同志带你过来吃的早餐。”她笑着说道。
  “没错。”
  “他是当地的公安,那个时候,我们合作抓几个毒贩,任务完成后,他带我们过来的。”
  他笑道:“其实这个店连县委会的人也会私下去吃,从来没有人去为难过。”
  “哦?为什么啊?”云笙好奇问道。
  她对县委会的印象就一个字:差!
  如果非要加上形容词,那就是:非常差!极差!
  这些个连路过他们门口的粪车都要拦下来尝尝味道的人渣子,竟然没有闻着味过去小店,以正义的名义实施打劫打压,还真的是出乎云笙的意料之外了。
  “因为掌厨的同志祖上是极有名的御厨。”
  这跟县委会那帮人不敢伸手有什么关系?
  云笙没有说话,耐心听封辞继续往下说。
  “那位御厨先人,曾在大灾年倾尽家产买粮施粥,护住了整个县城的人。”
  “这个县城里几乎所有人的祖辈都受过这位御厨先人的恩惠。”
  那些县委会的人渣子上午敢动这家小店,下午,他家老子的皮带就能抽断三根。
  云笙:“这位御厨真是大义。”
  封辞点头:“也因为他的大义,庇护了后人。”
  说着话,早餐店就到了。
  “同志,来一碗油泼面,一碗豆腐脑,再来两个肉夹馍。”
  “您略等等,您前头还有一位同志等着。”
  “好,有劳。”
  年轻的服务员冲封辞和云笙点了点头,去后厨报菜名去了。
  云笙环顾了下周围的环境,桌椅地面都很干净。
  她收回视线,随后又把视线转了过去。
  隔着后厨和前厅的门帘角落里的图案看上去好眼熟啊。
  云笙定定看着门帘,开始头脑风暴。
  她一定见过这个图案!
  是在哪里呢?
  是,徽记吗?
  她是哪里看到过的这个徽记呢?
  云笙一时间真的想不起来了。
  主要是她看了太多太多的古籍了。
  很多内容因为跟自己要找的徐公宝库没有什么联系,她都是一扫而过的。
  她没有过目不忘的本领,所以这会儿,她死活想不起来跟这个图案有关的记忆。
  等那位年轻的报菜员同志从后厨出来的时候,云笙就问起了门帘的事情。
  封辞好奇看了云笙一眼,没有插话。
  “您说这块门帘啊。”年轻人很健谈,见云笙感兴趣,就说起了这块门帘的典故。
  “这事情啊,要从当年我家老祖慷慨解囊,仗义疏财买粮施粥开始说起。”年轻人说道。
  说起这段历史的时候,年轻人眼里都是崇拜的光。
  显然,他对自己的老祖是万分崇敬的。
  原来,这门帘是御厨当年做了好事传扬开后,当时的朝廷给予的嘉奖。
  “这块门帘您别看不起眼,当初可是包着嘉奖的圣旨一起送过来的。”
  “那圣旨随着老祖长眠了,这门帘就一代代传了下来。”
  “您肯定要说,这么珍贵的东西,咱们怎么不收起来,对不?”
  年轻人笑着自问自答,满脸骄傲:“这是咱祖上传下来的规矩,是用这快门帘提醒家里人,如果有人真的遇上困难吃不上饭,有缘分来了咱们这儿,咱们就不要吝啬给出善意。”
  “嘿嘿,不满您说,咱们现在能顺顺当当的,这门帘给的警醒也是很重要的。”
  “积善之家必有余庆。”云笙笑着说道。
  “承您吉言。”
  年轻人还想说些什么,听到铃铛声,笑着说了声:“失陪。”
  之后,他端着托盘出来,上面是封辞刚刚点的餐。
  “这是我爸秘制的肉夹馍,不往外卖的,请您吃,谢您刚刚的吉言,您二位慢用。”年轻人笑着说完后,就去后厨帮忙去了。
  “嗯,真好吃!”云笙咬下一口肉夹馍,满口的鲜香让她忍不住夸奖。
  “合你胃口就好。”
  封辞把豆脑推到云笙的面前,又用小碗盛了些油泼面出来给云笙。
  等云笙舀了口豆脑吃下,好吃地眯起来眼睛,开始享受美食后,封辞才吃起了自己的那份。
  云笙知道了门帘的典故,但还是想不起这上面的图案的来历。
  索性她就不想了。
  她把图案记下后,开始专心享受美食。
  单清晓已经在白家嘴待了很久了。
  当初在青山镇的时候,她因为一时技痒,没忍住给人测算过八字,等那阵风开始吹起来的时候,她就知道,青山镇,她不能再待下去了。
  她之前用了几年的时间才查到冯鸣山手里有她需要的东西,却因为一时忘形,要失之交臂了。
  她不是不可惜不懊恼的。
  可形势比人强,她也无可奈何。
  在京城跟谢家有过交集的她,虽然对政治不敏感,但她对人性本恶深信不疑。
  县委会那帮人的下作手段,她不想领教。
  于是,她连夜逃了。
  以她的能力单独对抗一个组织她办不到,但安全离开青山镇是一点问题也没有的。
  她最初来到青山镇是追着杨秋杏的下落过来的。
  冯鸣山当初喜欢和女同学厮混几乎是公开的秘密。
  单清晓几乎没有费什么功夫就知道了这件事情。
  同时她也知道了冯鸣山辜负杨秋杏,逼得她投河的事情。
  对此,她不是不唏嘘的。
  她知道,杨秋杏对宝藏的事情毫不知情。
  从前,她曾经羡慕过她的无知无觉,但那之后,她觉得,怀璧其罪。
  有些事情是没有道理可讲的。
  与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人算计了去,不如全凭本事拼上一把。
  反正,那以后,她就没有再抱怨过自己一出生就要背负起祖上传下来的秘密,一生都要寻找渡马桥徐公宝库的事情了。
  话题扯得有些远,再说回单清晓知道玉珏下落后,就立刻开始有意识接近冯鸣山的事情。
  可惜了,他人自私凉薄至极,对人防备心又重,想要靠近他,取得他的信任非常难。
  他又把手上的东西藏得太深,单清晓一直没有什么实质的进展。
  她倒是知道冯鸣山好女色,如果用另一种身份靠近他,可能事情会容易很多。
  但她不想委屈自己。
  用那样的手段,就是得到了她想要的东西,她也会看不起自己的。
  更何况,虽然谢景最后没有跟她坚持下去,但实话实话,他跟她在一起的时候,是真心的,也用自己的方式尽全力对她好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