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章 节目之后 一
作者:张秋枫      更新:2024-05-16 16:01      字数:2207
  《对面》节目播出,引起了不小的轰动。
  张斯被追捧了那么长时间,终于上电视节目,不再是演讲,而是谈些“题外话”,这是大家感兴趣的地方。
  尽管节目的内容不多,也很浅,许多事只是一笔带过。
  但还是满足了许多观众的好奇心,大家通过这期节目,多多少少从整体上了解张斯。
  整体而言,效果还不错。
  节目显得很轻松,时有笑声传出,偶尔则是些令人感动的东西,尤其张斯眼睛湿润那一节,他本来已经快速地躲避,可惜被摄影机清晰地抓到了,而恰恰是这一躲避的动作,感动了许多人。
  大家从这一动作中,能体会到那份属于读书人的矜持,同样,还有张斯在情感方面的内向。
  因为时下的明星或是选秀节目的选手,每每总喜爱上演苦情戏,唱首歌之前,定要给大家哭着报告一下,自己的奶奶或者什么人去世了,他们很爱自己,自己很伤心。
  这种拿着死人拉选票的事,看多了会令人很反感。
  张斯这一下意识的动作,明显获得了更加的效果。
  令人惊讶的则是有关“三剑客”的内容,看节目之前,许多人确实是抱着怀疑的态度,但知道了张相文与谢敏振的身份后,又感觉怀疑有误。
  物以类聚,人以群分。
  读书人自然与读书人在一起,再加上冯涛幽默风趣的叙述,大家脑中难免会想象:
  一个学校神秘的校长,一个怪癖的老师,一个才华横溢的学生,一起缓步在校园的花园中。
  大家都在艰苦地上课,只有他们悠然地晃悠,讲述一些典雅而逗趣的笑话,谈论一些古代历史的细枝末节,或说说各人的奇见异闻。
  而这些话题需要基础,那些路过的人听了莫名其妙,三人却能爽朗地大笑。
  单是想一想就感觉这画面美极了,两老一少,谈笑风生。
  尤其是一些中学生,这样的事情在他们看来,是个奇迹。
  校长陪你散步?还谈笑风生?做梦都做不到这种事。
  也许,每次看起校长的时候,都想拿个棍子冲上去,给他后脑勺来一下呢,尽管并不真敢这么做。
  对于前段时间的质疑,有了一个肯定地回复,用事实封住了那些人的嘴。
  在此之后,张斯的评价又高了一截,而《百家讲坛》的关注度明显也有所提升,这确实是一个双赢的局面。
  当然,事情并不到此就停住了。
  大家不再质疑张斯,却对他更有兴趣了,开始深挖他的资料,并作出各种评论。他的一些亲友,都被人问及,或是接受了采访。
  很快,报纸上出现了一片文章《才子的诞生》:
  “看张斯同学的演讲与节目,对他感到由衷的佩服。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,在他的演讲中学到了很多东西,包括内容、方式等很多方面。
  现在大家对他很追捧,问到原因,能说出一大堆,总结而言就两个自:才子
  大家对才子有种崇拜感,尤其一些年轻的学生,不单单是崇拜,还跟着模仿。
  我在学校发现一些学生,学着他说话的语气,做着与他一样的手势,并且很想拥有与他一样的衣服。
  正因为如此,我感觉,我应该站出来,与大家尤其那些学生谈一谈才子是怎样诞生的。
  首先,不无批评地说一句,你们的模仿真的很拙劣,因为太表面,太肤浅,太幼稚了。
  张斯的才华是否源于天赋,我并不能像别人那么肯定,因为他从来没有承认过,我也没从他的节目中看出这一点。
  但有一点可以肯定,那就是他的知识,是凭着实实在在阅读积累出来的。
  没有哪个才子,单凭一句天赋就可以造就的。
  大家见过他的书桌,记者随意地从里面摸出了十几本书。
  这是他的课外读物,如果看的仔细些,还能看见里面密密麻麻的注释。这些书也许不见得有多大高深,可它能代表一个人的习惯,也能看出一个人的坚持。
  在此,我想对那些质疑者与模仿者问一句,这些书,你们听说过么?你们看过么?
  或许有人认为这么问太过刻薄,太过讽刺,其实我并没有这个意思。
  只因为现在的学生是不读课外书的,尤其是一些真正的好书,一些我们民族流传下来的精粹。
  偶尔抓住学生看课外书,翻开封面,都是些花花绿绿的女性画面,若是些好书,就放他一马,可看到这些东西,就实在不想原谅他们了。
  对于这样的人,把张斯的书房送给他,他会有什么反应?
  我猜是不屑一顾。
  通过张斯班主任的介绍,我们知道,张斯整天做的只有一件事:读书
  一个人若是从小学开始读书,读到高一,这中间约有十年时间。
  而十年时间,又是记忆力最好的十年,那么他记下来的东西是非常可观的,如果能坚持不屑的话,可以说,他的学识是非常骇人的。
  当然,因为理解力的缘故,年龄也会是读书的一个限制。
  可是这没什么好担心的,因为读书可以促进思维,是一个真正的益智运动。
  有时候,你并不需要理解书中的真正含义,就像旧时的先生,教学生读书总是以背诵为主。因为随着阅历的增加,年龄的增长,那些不理解的东西会很会自然地理解。
  从张斯的身上,完全能看出这种痕迹,谈吐优雅,所学驳杂,这完全是随着时间一步一步积累出来的,取不得半点巧。
  一个人若能像他这样静下心来,慢慢地读,细细地读,到高中时讲解一下三国的种种,手到擒来,根本算不上什么奇事。
  我相信有天才,但我并不迷信天才。
  那些值得人推崇,值得人尊敬的才子,一定不会单单有几分天才那么简单。
  在这背后,往往是对痛苦的坚忍,是夜以继日的苦读。
  在此,我想告诉某些人,如果没有这些努力,就不要学这个,学那个。
  因为,这完全没有作用,学那些灰色的默默前进,会让你的人生光鲜亮丽,学那些张狂的光鲜亮丽,会让你的人生默默变成灰色。”
  这是一篇有针对性的文章,因为在《百家讲坛》开播后,随着节目的火热,一些年轻人开始模仿里边动作,里面地讲话方式,甚至里面的衣着。
  但模仿的多了,就会惹人反感。
  张斯讲的有趣,那毕竟是有学识基础的,不可能人人都做的到。明明做不到还勉强去做,就是实实在在的“东施效颦”了。
  本书首发来自,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