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9章 主公,董卓早有防备
作者:猪猪霞1983      更新:2024-05-05 17:58      字数:3017
  “而在其他诸侯都不肯追击董卓之时,孟德奋起直追,孤军深入!”
  “天下人会怎么看?”
  “第二,这次追击,还能捞一票大的!”
  说到这,徐然笑得意味深长。
  曹操连连点头,表示同意。
  可是,万一追击不成,但被董卓痛殴,该如何是好?
  曹操没有立刻询问。
  现在他表示,脑子有些乱,需要先消化一下.…
  盟军毫无障碍地进入了洛阳城。
  一切如徐然所料。
  虽然洛阳城已被大火付之一炬。
  但总有漏网的地方。
  众诸侯各自忙着“捡漏”。
  徐然看着满目疮痍的洛阳城,感慨不已。
  他感慨的是李儒的手笔。
  果然无愧毒士之名!
  未达目的,不择手段。
  火烧洛阳,够狠、够毒!
  这一招火中取粟,帮董卓做出了最正确的选择。
  这是阳谋与阴谋并用。
  无解!
  即便徐然拥有上帝视角,同样无计可施。
  要击败盟军,只有从盟军内部着手。
  李儒非常清楚这一点。
  所以,他要么不出手,出手就是打蛇七寸!
  声势浩大的十八路诸侯会盟,最后将以一地鸡毛收场。
  李儒只用了一招迁都计,就瓦解了诸侯联盟。
  历史评价李儒:如遇明主,大事可成!
  可惜后来董卓身死,李儒也下落不明,就此在三国舞台消失。
  若他辅佐的人不是董卓……
  恐怕李儒的成就,未必在郭嘉、诸葛亮之下!
  想到这里,徐然暗暗留心。
  日后击败董卓之后, 一定要留意李儒的动向。
  若是给李儒一个充分施展才华的舞台。
  足以抗衡诸葛亮!
  当然,最关键的是。
  若是能将李儒招至麾下,徐然就省事了。
  洛阳城没被大火烧尽,但盟军来后,就如蝗虫过境,寸草不生。
  无人再提追击董卓之事。
  所有人都明白,追击董卓已无利可图。
  赔本的买卖,没人肯干。
  当夜,袁绍作为盟主,大摆庆功宴。
  酒宴之上。
  曹操手持酒樽,慷慨激昂,大肆鼓吹必须要痛打落水狗,追击董卓到底!
  众诸侯纷纷不语,态度暧昧。
  唯有袁绍表示了大力支持。
  见袁绍表态,曹操大喜。
  只要有诸侯肯追击,徐然的计策就能成功。
  这是一个必要前提。
  于是曹操忙趁机道:
  “袁盟主亲自追击董贼,曹某佩服!”
  “我相信,有袁盟主做榜样,其他诸侯必会紧随其后!”
  “我曹操在此表态,将与袁盟主一起,共击董贼!”
  袁绍激动地握住了曹操的手。
  疾风知劲草,烈火见真金!
  关键时候,还得是自己的发小啊!
  若能彻底将董卓打垮。
  那么我袁绍作为联军盟主,继任大汉丞相,是顺理成章之事!
  辛苦组织会盟,拉票当上盟主。
  不就是为了最后的胜利果实嘛。
  袁绍相信,在自己和曹操的带头下。
  只要首战告捷,必能激励其他诸侯一起加入追击董卓。
  第二日,天色刚亮。
  袁绍起了个大早,集结了麾下三万兵马,交由大将淳于琼统帅,追击董卓。
  许攸听说之后,让人将他抬到了演武场。
  “主公,万万不可贸然追击啊!”
  “董卓撤退之时,仍有十几万兵马,而主公只有三万!”
  “贸然追击,必然大败啊!”
  郭图悠悠道:
  “兵不在多在精,何况曹孟德还有两万人马呢!”
  “主公作为盟主,再不亲身表率,如何服众?”
  许攸还欲再说,袁绍不耐烦地制止了他。
  “此战意在激励其他诸侯。”
  “我意已决,不必再说!”
  说完,袁绍大手一挥,直接命人将许攸抬了回去。
  许攸,你出的馊主意还少吗?
  这次,我可不会再听你的了!
  中午时分。
  淳于琼带着残余的两万多人马,灰溜溜地回来了。
  “主公,董卓早有防备!”
  “我部三万人马,在半路遭到西凉兵伏击!”
  “末将奋力厮杀,损失了一万人马,方才冲出包围!”
  “曹孟德无耻,根本不曾追击董卓!”
  袁绍大怒,当即找到曹操理论。
  “曹孟德,你不讲信用!”
  “说好的共击董卓,你的人呢?”
  曹操故作惊讶道:
  “本初,你已经去追击董卓了?”
  “哎呀,你为何不通知我?”
  “实不相瞒,我已集结本部两万兵马,就等本初你的命令了!”
  说着,还煞有其事地拉着袁绍,去现场检阅部队。
  袁绍气得胡子乱颤。
  “你!”
  他压根不信。
  曹操分明是在撒谎!
  毕竟,刚刚他的三万人马被董卓杀得大败。
  此时,谁还敢头铁地继续追击?
  那不是傻吗?
  没想到曹操当即指天立誓。
  “本初放心,我即刻亲自带兵追击!”
  “曹仁、曹洪听令,即刻出征,追击董卓!”
  说完,曹操冲袁绍一抱拳,便径直大步离去。
  袁绍望着他坚毅的背影,有些迟疑。
  难道说,曹孟德真的在等我?
  众诸侯见状,纷纷摇头。
  “曹孟德这是螳臂当车,不自量力!”
  “这不是自讨苦吃嘛!”
  “用不了多久,他就会灰溜溜回来了。”
  众诸侯都在等着看曹操的笑话。
  曹操这是有意为之。
  徐然的计划就是,先让袁绍追击。
  待他兵败之后,曹操再行发兵追击。
  李儒会有伏击,徐然早就知晓。
  要破李儒埋伏,就得有人去趟雷!
  到了傍晚时分。
  曹操回来了。
  一同回来的,还有缴获的大批粮草、战马等物资。
  曹操终于明白,徐然所说的捞一票大的,是什么意思。
  他也终于想通,为何徐然不担心,追击不成反被董卓痛殴。
  从一开始,他就看透了李儒!
  对于徐然的骚操作,曹操也是佩服不已。
  刀口舔血,艺高人胆大!
  从一开始,袁绍和李儒,就被徐然给算计了。
  此事在盟军之中,引起了轰动!
  前有袁绍惨败对比。
  曹操威名更盛!
  袁绍郁闷不已。
  这特么叫什么事?
  曹阿瞒的狗命,未免也太好了吧?
  董卓是怎么搞的?
  这不是区别对待吗?这不是欺负人么!
  经此一战,曹操声望暴涨,大有超越盟主之势。
  没有对比,就没有伤害!
  袁绍感觉这次又给曹操当了绿叶陪衬。
  夏侯惇与曹仁的大笑着走来。
  两人见到徐然之后,齐齐抱拳,恭敬施礼。
  “见过先生!”
  夏侯惇由衷地佩服道:
  “先生真是神算!”
  “一切都如先生所料!”
  “我与子孝带兵追上董贼之时,西凉兵毫无防备!”
  “我们率军杀了个对穿,西凉兵大败而逃!”
  曹仁哈哈笑道:“跟着先生打仗,就是过瘾!”
  徐然笑着摆了摆手。
  “此战,缴获多少战利品?”
  “粮草五千石、战马五百匹,还有武器若干!”
  此刻。
  前往长安的路上。
  站在战车中的李儒,郁闷不已。
  刚接到奏报,断后的部队,损失了一万多人。
  粮草、战马等辎重,全被丢弃。
  迁都撤退之时,盟军会趁势追击,李儒早有预料。
  所以,他在撤军途中,留下了两万兵马埋伏在必经之路。
  淳于琼头铁,撞进了埋伏圈。
  惨遭暴击,大败而回!
  李儒吩咐过,击退盟军追兵后,便无需继续埋伏,追赶大部队即可。
  于是,淳于琼突围后。
  李儒留下的伏击人马,也跟着撤了。
  可李儒万万没想到,还会有第二波追击!
  猝不及防之下,两万断后人马,被斩杀了大半。
  听闻此次追击的人是曹操后,李儒皱紧了眉头。
  他不认为是曹操运气好。
  想到此前曹操的种种行为:假意刺董、强上月旦评、率先起兵讨贼……
  还有刚刚的骚操作!
  如此精准的趋利避害和资源最大化利用,堪称神鬼之谋!
  这说明,曹操的背后有非常厉害的谋士坐镇!
  而且此人手段,不在自己之下!
  听闻袁绍大败,而曹操却大胜。
  许攸略作思考,便想通了其中的关键。
  醒悟过来的许攸,懊恼不已。
  他应该早就想到的。
  他应该早提醒袁绍的。
  但事已至此,许攸怎敢吱声?
  现在去说,怕是又要被骂事后张子房了!
  而且,会给郭图攻讦他的借口。
  如果再被扣上一个知情不报的大帽子,那可就惨了。
  所以,即便许攸想明白了是怎么回事,他也只能憋着。
  曹操带回了大量的物资,手下们忙着收拾入库,热火朝天。
  其余诸侯见状,均是眼红不已。
  曹孟德不过去了半天,就有如此收获?
  这可是发家致富的大好机会啊!
  天予不取,反受其咎!
  袁术“一四七”、公孙瓒、陶谦……等几路诸侯,纷纷效仿。
  不一会儿的功夫, 一众诸侯就集结好了兵马,兴冲冲地去追击董卓了。
  理想很丰满,现实很骨感。
  期望越大,失望越大。
  仅仅过了半天。
  诸侯们就丢盔卸甲地回来了。
  与之前淳于琼的灰头土脸,没什么两样。
  李儒怎会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?
  以他如此谨慎的性格,又怎会不加防范?
  曹操劫掠过后,李儒在沿途设置了三波伏击兵马。
  第三次追击的盟军,被打得一愣一愣的。
  据说,有不少人连武器都没拿,是扛着麻袋去的。
  李儒听到汇报之后,都被气笑了。